Filter
Filter
Heterogeneity in a Single Theme—Cold Hands, Warm Heart

「同題異寫‧兩種風景」作者團隊由五位背景不同的校友組成。專欄每期設一題目,由兩位作者各出機杼,自由發揮。五人輪流執筆,每次不同組合,期盼刷出寫作的新火花

本期作者 陳柏嘉(07/中國語言及文學)

本科新亞中文,受盡良師益友照顧。之後做過研究助理、漂流講師,雖云在社會浮沉跌宕,淺嚐世情百味,終歸甜比苦多。現在在英國某地掛名重返學生生涯,以為可永續暑假。自小喜歡古代世界,總覺得那裏擁有永恆。生命調子永遠慢半拍,學習、思想、擇業、規劃人生,總跟不上時代調子,慢板人生。最大心願是可以一直擁有愛讀的書、愛看的電影、愛賞的景色、愛吃的美食、愛玩的運動、愛見的人、愛寫的題目、愛用的文字,最重要是有時間、有健康去做這種種事情,也希望遇上些道合益友,在這鉅變時代共覓幸福快樂。

大和民族素與大自然搏鬥,萬物存殁往往只在轉瞬,是故無常思想深深植根日本文化。天災如地震、海嘯、颱風、火山爆發,不一而足,即「海嘯」一辭英語作「tsunami」,實即日語「津波(つなみ)」羅馬拼寫,側見日本島國海嘯常臨。說到九州,則是火山之地,兩大活火山阿蘇與櫻島更是名聞海外。是以九州之行早將兩地列為重要景點。

櫻島一名,引人遐想。櫻島得名或與櫻花樹葉相關,而櫻花素為大和民族象徵。小小櫻花細緻可愛,盛開滿樹則美豔動人,然其最盛不過剎那,即片片飄零、隨風敗落。此見「美麗」與「死亡」並存、「讚歎」與「傷逝」並置。美豔而脆弱、歡慶卻滅亡、行樂即離散,哀樂兩端,和諧並存。

櫻島火山入雲,山頂低溫常雪,冬雪山石犖确交錯,妝成疏疏白髮。與之對照,地熱煮出天然溫泉,島上暖水四溢,白煙處處。故此,櫻島乃是外表冷漠積雪,內裏熱情洋溢,仿似活人。

旅伴謂我實不愛田櫻島。確焉。昔在意大利西西里,我見過熔岩湧躍的活火山「Stromboli」。那是大地傷痕,鮮血如絲、赤紅流淌、舞火斑駁,看得人神馳目眩,畢生難忘。這次九州之旅,行前確實對櫻島及阿蘇兩火山賦以濃厚期望。結果櫻島平平無奇,不過稍見煙雲而矣。後至阿蘇雖稍善,亦區區煲水而矣,不見星火。期望越高只會失望越大,旨哉斯言。

櫻島火山平庸,遊島興致頗缺,時有閒餘,旅伴提議離島前泡溫泉,稱亦是櫻島特色。感謝旅伴,這次乃我真正享受溫泉浴之始。年前在台灣泡過數次,感受平平。首次入泉還因血管壁薄而鼻血大作,血濺公眾浴場。過訪溫泉勝地別府,亦因此不敢全身浸入浴池。唯坐池邊,靜謐遙望市街,滿目熙來攘往,頭上數點明星,一池溫湯蒸汽,抱擁入懷。適值寒冬飄雪,感受外冷內熱。及至櫻島,方略懂李白筆下那怡人溫泉:「陰陽結炎炭,造化開靈泉;地底爍朱火,沙旁歊素煙;沸珠躍明月,皎鏡涵空天;氣浮蘭芳滿,色漲桃花然」。節錄最後兩句稍晦,意謂人處泉中,盡吸蘭芳馨氣,臉色亦如桃花紅潤。

李白謂面色如桃花,而過訪櫻島適值隆冬,未及櫻期,自不見日本國花。櫻島此行無櫻而見鷹,許是人煙稀少、動物繁生之故。鹿兒島市處櫻島正西。落日時分,櫻島外望,夕陽越山斜照,繁華市街映成黝黑背影,襯出內海飛鷹,最見傲然之姿。櫻島溫泉面西臨海,隔海可見鹿兒島全市。斜陽輕灑、煦風柔拂,數點飛鷹如風箏搖曳海上,時而牢釘虛空,時而逍遙翱翔。恰值黃昏,落日殘霞將內海鑄成片片碎金,飛鷹就是淘金過客。我在吐露港起居多年,也時見蒼鷹。那刻,九州內海錦江灣與沙田吐露港因蒼鷹連結。浴池寥寥數人,水聲淙淙,我凝視蒼鷹,蒼鷹以傲然之姿將思緒由錦江灣遠牽萬里,繫入吐露港。我向蒼鷹悄悄吐露心聲,以話語將吐露引進吐露,再將吐露帶出吐露。古往今來,外冷文字藉各種形式於器物銘刻永存,話語聲聲則如櫻之飄散,沒入虛空天地。然後,蒼鷹以永恆自由與逍遙報我,將我的王國由深宮九重擴展到天下九州。蒼鷹教我,世人都精於聰明、拙於愚笨;擅於偏執、劣於釋懷。這片櫻島,如此美地,其實最適幽禁,教囚者不覺已為天地逐臣,甘心終老林泉。九州之主,合該逐流放者於櫻島,教內熱櫻島活火山擔當鎮守神,以大地赤火鉅力鎮之伏之,將之永鎖大地之內、內海之中。

《初遊櫻島》

寒雪崇山麗炙蘊

巖巉時落市橋邊

鹿麋渺渺含紅日

櫻葉沉沉立碧天

試聽翔禽鳴吐露

坐依盈靄見勾連

何時了得塵緣事

再拜山神赤火前

(文/陳柏嘉)

本期作者 龔文俊 (17 /新聞與傳播 )

新聞與傳播學院 2017 年畢業生,曾擔任商業記者,現專注公共事務。大學有幸住宿五年,愛在晚上穿拖鞋逛校園,儼如在家;愛分享見聞,還請多多包涵囈語!

有關注情緒健康的朋友提議一起嘗試上修復瑜伽的課堂。一同上課的五個人都是朋友,唯一一個「生埗人」倒是瑜伽老師。朋友說,這位老師是業界數一數二的導師,已經授課多年之前的課堂常常爆滿,足見受歡迎程度。當時自己從來沒有修習過瑜伽,只是想着難得畢業之後居然可以和朋友每週見一次面,所以沒有多想就答應了。

上了課沒多長時間,老師已經記得大家的名字,甚是窩心。但是自己又暗忖,平常下班後和同事去上健體舞的時候,老師也會記得大家的名字。記名字這一回事,好像已經是老師的專業指定動作吧?而且本來上課就是一對四、五,算是「小班教學」,記不上大家的名字才奇怪吧?

以我有限的體驗簡單介紹一下,修復瑜伽比其他瑜伽少一點伸展動作,更多是希望大家透過呼吸放鬆身體,再感受和擁抱自己的情緒;有同學很自然地信任了瑜伽老師,甚至會不知不覺地睡着,苦笑。

我呢?不怕坦白,間中思緒會飄走,左思右想。雖然課堂中伸展動作有限,但我自小四肢從不協調,但凡牽涉到手腳的動作,我都不自覺地格外留神,生怕在鏡子裏看到自己做錯動作,惹人大笑。

又不時會想,呼吸節奏應該如何拿捏呢?為甚麼這一下呼吸好像比旁邊的朋友快了點?為甚麼那一下呼吸好像比旁邊的朋友慢了點?究竟老師會不會發現這些細節呢?

幸而是小班教學,老師下課後會分享自己的觀察,言語中不乏鼓勵。有時候,他會說大家呼吸的節奏越來越好,大家的狀態越來越一致。如果課堂只有兩三個人出席,老師更加會即興調節課堂節奏,做不同的練習,好讓大家有更多機會感受不同的身體部位。

三個月時間過去,雖然我們每個禮拜只見面一次,但多得老師的鼓勵,自己也更加願意嘗試放鬆,接近理想的狀態。

最近一次課堂的時候,突然談到信任的話題,我才發現自對老師的信任可能更勝於一些家人。畢竟,要習慣在老師和朋友面前坦誠面對自己的弱點、困惑和內心的暖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找到如此值得信任的老師和朋友真是難能可貴。

畢竟,這些信任都不是必然的。自己和同事聊天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我也可以是一些人心中的「黑面神」。除了沒有管理好表情外,也會有人因為我的一句半句話而產生芥蒂。自以為本來一句調皮的話嘛,「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就這麼落下了心結,實在可惜,加上這些心結不是每個都有解開的機會。

在另外一些工作場景,簡單一句「keep things professional」,便可以避免和其他人有更深一層的交往,把事情做好了就好;而且大環境在變化,着實越來越少人會勇於分享自己真實的想法、感受和灼熱的內心。

走筆至此,實在糾結。究竟在這個時代,有沒有更多方法讓彼此感覺到內心的熱情和心意呢?如何能夠恰當地表達感情又不嚇怕對方呢?總是需要再想想。

內熱就好!

(文/龔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