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题异写‧两种风景」作者团队由五位背景不同的校友组成。专栏每期设一题目,由两位作者各出机杼,自由发挥。五人轮流执笔,每次不同组合,期盼刷出写作的新火花。。

本期作者 陈柏嘉(07/中国语言及文学)
本科新亚中文,受尽良师益友照顾。之后做过研究助理、漂流讲师,虽云在社会浮沉跌宕,浅尝世情百味,终归甜比苦多。现在在英国某地挂名重返学生生涯,以为可永续暑假。自小喜欢古代世界,总觉得那里拥有永恒。生命调子永远慢半拍,学习、思想、择业、规划人生,总跟不上时代调子,慢板人生。最大心愿是可以一直拥有爱读的书、爱看的电影、爱赏的景色、爱吃的美食、爱玩的运动、爱见的人、爱写的题目、爱用的文字,最重要是有时间、有健康去做这种种事情,也希望遇上些道合益友,在这巨变时代共觅幸福快乐。
大和民族素与大自然搏斗,万物存殁往往只在转瞬,是故无常思想深深植根日本文化。天灾如地震、海啸、台风、火山爆发,不一而足,即「海啸」一辞英语作「tsunami」,实即日语「津波(つなみ)」罗马拼写,侧见日本岛国海啸常临。说到九州岛,则是火山之地,两大活火山阿苏与樱岛更是名闻海外。是以九州岛之行早将两地列为重要景点。
樱岛一名,引人遐想。樱岛得名或与樱花树叶相关,而樱花素为大和民族象征。小小樱花细致可爱,盛开满树则美艳动人,然其最盛不过剎那,即片片飘零、随风败落。此见「美丽」与「死亡」并存、「赞叹」与「伤逝」并置。美艳而脆弱、欢庆却灭亡、行乐即离散,哀乐两端,和谐并存。
樱岛火山入云,山顶低温常雪,冬雪山石荦确交错,妆成疏疏白发。与之对照,地热煮出天然温泉,岛上暖水四溢,白烟处处。故此,樱岛乃是外表冷漠积雪,内里热情洋溢,仿似活人。
旅伴谓我实不爱田樱岛。确焉。昔在意大利西西里,我见过熔岩涌跃的活火山「Stromboli」。那是大地伤痕,鲜血如丝、赤红流淌、舞火斑驳,看得人神驰目眩,毕生难忘。这次九州岛之旅,行前确实对樱岛及阿苏两火山赋以浓厚期望。结果樱岛平平无奇,不过稍见烟云而矣。后至阿苏虽稍善,亦区区煲水而矣,不见星火。期望越高只会失望越大,旨哉斯言。
樱岛火山平庸,游岛兴致颇缺,时有闲余,旅伴提议离岛前泡温泉,称亦是樱岛特色。感谢旅伴,这次乃我真正享受温泉浴之始。年前在台湾泡过数次,感受平平。首次入泉还因血管壁薄而鼻血大作,血溅公众浴场。过访温泉胜地别府,亦因此不敢全身浸入浴池。唯坐池边,静谧遥望市街,满目熙来攘往,头上数点明星,一池温汤蒸汽,抱拥入怀。适值寒冬飘雪,感受外冷内热。及至樱岛,方略懂李白笔下那怡人温泉:「阴阳结炎炭,造化开灵泉;地底烁朱火,沙旁歊素烟;沸珠跃明月,皎镜涵空天;气浮兰芳满,色涨桃花然」。节录最后两句稍晦,意谓人处泉中,尽吸兰芳馨气,脸色亦如桃花红润。
李白谓面色如桃花,而过访樱岛适值隆冬,未及樱期,自不见日本国花。樱岛此行无樱而见鹰,许是人烟稀少、动物繁生之故。鹿儿岛市处樱岛正西。落日时分,樱岛外望,夕阳越山斜照,繁华市街映成黝黑背影,衬出内海飞鹰,最见傲然之姿。樱岛温泉面西临海,隔海可见鹿儿岛全市。斜阳轻洒、煦风柔拂,数点飞鹰如风筝摇曳海上,时而牢钉虚空,时而逍遥翱翔。恰值黄昏,落日残霞将内海铸成片片碎金,飞鹰就是淘金过客。我在吐露港起居多年,也时见苍鹰。那刻,九州岛内海锦江湾与沙田吐露港因苍鹰连结。浴池寥寥数人,水声淙淙,我凝视苍鹰,苍鹰以傲然之姿将思绪由锦江湾远牵万里,系入吐露港。我向苍鹰悄悄吐露心声,以话语将吐露引进吐露,再将吐露带出吐露。古往今来,外冷文字藉各种形式于器物铭刻永存,话语声声则如樱之飘散,没入虚空天地。然后,苍鹰以永恒自由与逍遥报我,将我的王国由深宫九重扩展到天下九州岛。苍鹰教我,世人都精于聪明、拙于愚笨;擅于偏执、劣于释怀。这片樱岛,如此美地,其实最适幽禁,教囚者不觉已为天地逐臣,甘心终老林泉。九州岛之主,合该逐流放者于樱岛,教内热樱岛活火山担当镇守神,以大地赤火巨力镇之伏之,将之永锁大地之内、内海之中。
《初游樱岛》
寒雪崇山丽炙蕴
岩巉时落市桥边
鹿麋渺渺含红日
樱叶沉沉立碧天
试听翔禽鸣吐露
坐依盈霭见勾连
何时了得尘缘事
再拜山神赤火前
(文/陈柏嘉)

本期作者 龚文俊 (17 /新闻与传播 )
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7 年毕业生,曾担任商业记者,现专注公共事务。大学有幸住宿五年,爱在晚上穿拖鞋逛校园,俨如在家;爱分享见闻,还请多多包涵呓语
有关注情绪健康的朋友提议一起尝试上修复瑜伽的课堂。一同上课的五个人都是朋友,唯一一个「生埗人」倒是瑜伽老师。朋友说,这位老师是业界数一数二的导师,已经授课多年之前的课堂常常爆满,足见受欢迎程度。当时自己从来没有修习过瑜伽,只是想着难得毕业之后居然可以和朋友每周见一次面,所以没有多想就答应了。
上了课没多长时间,老师已经记得大家的名字,甚是窝心。但是自己又暗忖,平常下班后和同事去上健体舞的时候,老师也会记得大家的名字。记名字这一回事,好像已经是老师的专业指定动作吧?而且本来上课就是一对四、五,算是「小班教学」,记不上大家的名字才奇怪吧?
以我有限的体验简单介绍一下,修复瑜伽比其他瑜伽少一点伸展动作,更多是希望大家透过呼吸放松身体,再感受和拥抱自己的情绪;有同学很自然地信任了瑜伽老师,甚至会不知不觉地睡着,苦笑。
我呢?不怕坦白,间中思绪会飘走,左思右想。虽然课堂中伸展动作有限,但我自小四肢从不协调,但凡牵涉到手脚的动作,我都不自觉地格外留神,生怕在镜子里看到自己做错动作,惹人大笑。
又不时会想,呼吸节奏应该如何拿捏呢?为甚么这一下呼吸好像比旁边的朋友快了点?为甚么那一下呼吸好像比旁边的朋友慢了点?究竟老师会不会发现这些细节呢?
幸而是小班教学,老师下课后会分享自己的观察,言语中不乏鼓励。有时候,他会说大家呼吸的节奏越来越好,大家的状态越来越一致。如果课堂只有两三个人出席,老师更加会即兴调节课堂节奏,做不同的练习,好让大家有更多机会感受不同的身体部位。
三个月时间过去,虽然我们每个礼拜只见面一次,但多得老师的鼓励,自己也更加愿意尝试放松,接近理想的状态。
最近一次课堂的时候,突然谈到信任的话题,我才发现自对老师的信任可能更胜于一些家人。毕竟,要习惯在老师和朋友面前坦诚面对自己的弱点、困惑和内心的暖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如此值得信任的老师和朋友真是难能可贵。
毕竟,这些信任都不是必然的。自己和同事聊天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也可以是一些人心中的「黑面神」。除了没有管理好表情外,也会有人因为我的一句半句话而产生芥蒂。自以为本来一句调皮的话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就这么落下了心结,实在可惜,加上这些心结不是每个都有解开的机会。
在另外一些工作场景,简单一句「keep things professional」,便可以避免和其他人有更深一层的交往,把事情做好了就好;而且大环境在变化,着实越来越少人会勇于分享自己真实的想法、感受和灼热的内心。
走笔至此,实在纠结。究竟在这个时代,有没有更多方法让彼此感觉到内心的热情和心意呢?如何能够恰当地表达感情又不吓怕对方呢?总是需要再想想。
内热就好!
(文/龚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