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轨迹
桂林街时期(1949 - 1956)

新亚书院的前身为「亚洲文商学院」,成立于一九四九年,为钱穆、唐君毅、张丕介等学者所创办,其目的在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以保存和发扬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及沟通东西文化为教育宗旨。建校初期,规模极小,师生不过数十人,租用佐敦道三间课室在夜间上课。当时只设文史、哲学教育、经济三系。其后获得王岳峯先生资助,在九龙深水埗桂林街六十一、六十三及六十五号租用三、四楼两层作为校舍。一九五○年三月改组并易名为新亚书院,增设商学、农学、新闻社会三系,其后因未能自设农场及校舍不敷应用,停办农学及新闻社会两系。由钱穆先生任院长兼文史系系主任,唐君毅先生任教务长兼哲学系系主任,张丕介先生任总务长兼经济系系主任,杨汝梅先生任商学系系主任,赵冰先生任法律顾问。当时在校任教的其他学者有吴俊升、罗香林、张维翰、梁寒操、陈伯庄、程兆熊、罗梦册等。

 

开学两个月后,王岳峯先生因经济困难而中断资助,新亚陷入经济危机。于是,创校诸先生四出募捐,又勤于撰稿,赚取稿费补助书院,苦苦撑持。后钱先生赴台,获总统府从办公费中每月拨捐三千港元,始解燃眉之急。一九五一年,学生只有八十多人,大多为大陆流亡来港的青年,未能负担学费,有能力缴纳学费者仅三分之一。学校经济窘迫,老师以钟点计薪,每人的月薪由八十至一百元不等。除正规课程外,书院又于每逢周末在桂林街举行公开文化讲座,座无虚设,广获各方推崇,因而声名远播。

 

一九五三年开始,新亚书院渐获香港社会,乃至国际团体支持及援助,包括亚洲基金会、雅礼协会、福特基金会、香港孟氏教育基金会、哈佛燕京学社、美国洛克斐勒基金会及香港政府等。其中赞助最有力的是雅礼协会,一九五四年与本院展开合作计划,除捐建新校舍外,又协助购置图书,成立图书馆,及捐助每年经费差额。新亚在各方援助下,于一九五三年成立新亚研究所,校舍设于太子道,由钱院长兼任所长。这段桂林街时期,新亚师生为理想而艰苦奋斗的「新亚精神」,最为人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