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筛选
同题异写.两种风景—圣诞快乐

「同题异写‧两种风景」作者团队由五位背景不同的校友组成。专栏每期设一题目,由两位作者各出机杼,自由发挥。五人轮流执笔,每次不同组合,期盼刷出写作的新火花。

本期作者 龚文俊 (17/新闻与传播)

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7 年毕业生,曾担任商业记者,现专注公共事务。大学有幸住宿五年,爱在晚上穿拖鞋逛校园,俨如在家;爱分享见闻,还请多多包涵呓语!

贺卡

年底永远都是忙碌的时候。自己就读过的中小学都在圣诞新年假期过后才举行期中考试,出来工作以后又要忙着完成诸如年度报告之类的任务。有些事情固然可以提早规划完成,但不知为何总有一些意外发生,处理起来可真是费神。

其中一个例子,当数寄送节日贺卡。在上一份工作的时候,自己偶尔会收到工作伙伴寄来的贺卡。虽然明白这些贺卡也只是走走「过场」,意思意思,但收到祝福,总不会嫌弃。有一位外国朋友还会藉贺卡分享家中点滴,溢满温馨之情。

到了现在这份工作,自己的机构需要寄送贺卡了,才明白背后可能衍生一系列的问题:究竟办公室是否真的有需要寄送贺卡?如果不能买现成的贺卡,应该找谁设计?今年的图案样式应该有甚么特色?贺卡的收件人清单应该包括谁?讯息要写甚么?署名又应该是谁?……真的是要到了落手落脚的时候,才感受到要做好一件小事,背后总要费很大功夫。

有阵子,以为纯粹自己是杞人,脑袋才有这么多问号。后来发现,英国政治戏剧《Yes Minister》里面也有一个相关段落,情节中大臣(minister)Jim Hacker和身边的公务员Bernard 围绕贺卡署名来回了数句,摘录翻译分享如下:

Bernard:你的圣诞卡不能再拖延下去了。(Your Christmas cards can’t be postponed any longer.)

Jim:所以,哪个是哪个?(Eugh. Which is which?)

Bernard:卡上面都有清楚的标识了。这些你要签Jim,这些你签Jim Hacker,这些Jim and Annie(大臣的伴侣),这些是Annie and Jim Hacker,这些是Love from Annie and Jim。(They’re all clearly labelled. These you sign Jim, these you sign Jim Hacker, these Jim and Annie, these Annie and Jim Hacker, these Love from Annie and Jim.)

情节固然有戏谑官僚的成分,但如果想做到面面俱全,真的少不了繁文缛节。又曾经听说,在一些机构,办公室里的每位也得花时间研究署名和收件人清单的事情。然而,当中有多少是对礼节的坚持,有多少是办公室政治的纠缠?这就不得而知了。

贺卡的祝贺语貌似可以一成不变,其实也要与时并进。祝贺对方「圣诞快乐」(Merry

Christmas )似乎是好,但外国开始有不少人都觉得这句话未必能兼顾到非天主教徒、基督教徒的感受,所以说「节日快乐」(Happy Holidays)更佳。

这些事情繁复吗?有点。唯有提醒自己,寄送贺卡已经不是全年最复杂的工作项目,而且背后的目的不外乎感谢收件人在过去一年的照顾,并且送上衷心的祝福,一切琐碎事情还是值得的吧。

礼物

小时候念的是天主教小学,每逢十二月初,门口都会放置马槽,提醒学生耶稣诞生的故事,有时候会想,有没有需要摆放这么长时间?长大后才发现,原来庆祝圣诞的活动可以开始得更早。美国歌星Mariah Carey 已经连续四年,在万圣节过后就在社交媒体上载音乐短片,推销自己的节日名曲《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之前有报道说,Mariah Carey 单凭这首歌曲,一年便可进账一千四百万港元!)

但小时候又怎会想到那么多大道理?最渴望的只是每年的学校大抽奖,每次都希望幸运之神能够眷顾自己,只怪自己从来都没有中奖的运气。有一年自己当了班会主席,决定以有限的预算,买齐三十八份礼物,这样一来每人都有礼物,永不落空!但同学好像又不是特别欣赏,或许抽奖的真谛就在于有些人抽中,有些人落空?

到了最近一年的圣诞聚会,朋友们都同意把不要的礼物来抽奖。有人拿了痰盂来抽奖,最后竟被我抽中。朋友好心,说他也是在圣诞聚会抽到的,如果我不要的话,他可以拿回家,另找机会送出去。我看到痰盂先是觉得百无禁忌,后来又觉得痰盂无辜,而且拿来做装饰也算是饶有趣味。

最后,我拿回了办公室,放在一张小木桌下面,熟悉国情的外国同事看到觉得别有一番风味,倒是一个不错的点缀,而且又可以多一个节日故事分享,妙哉!

顺祝,节日快乐!

(文:龚文俊)

本期作者 王昱珊 (18/艺术)

于日常之间翻来覆去。主修艺术,副修中国语言及文学,毕业后与友人合租城内小小空间,延续创作寿命。倾向探索人的处境状态、精神情绪和关系距离。

圣诞快乐

西穆尔国是世界上一个小小国度,自从某年,有市民发现当地的土壤会长出金砾子,整个国家便瞬间富有起来。

一夜暴富的西穆尔国王,为了杜绝人民私藏资产,采取了各项禁制令措施,例如不得在未经许可下采掘金砾子,又颁布了凌晨禁足令,限制所有国民及外国人士不得于凌晨时分在街上游荡。早前就有一名老伯为了替老妻子找医生邻居看病,偷偷跑到隔壁家拍门,岂料被侦察部队发现,更被指认为贼人,遭实时处决,而老妻子亦于当晚病逝。

自从颁布禁足令后,国民就过得比以往焦虑忧郁。与此同时,国家开始流传一个传——每逢平安夜凌晨,市中心最大型商场内的橱窗娃娃便会离开所属店铺,在商场内举行圣诞庆典。许多市民欲一探究竟,但碍于禁足令,至今仍未有人能证实这传说的真伪。

一年又走到了第四个季度,冰天雪地的西穆尔国早已挂满豪华耀目的圣诞装饰,包括以金砾子铸造的大型喷水池、明亮夺目的钻石灯饰、巨型水晶圣诞老人及驯鹿装置等等,闪亮程度让这里成了不夜天。不过也因此,每当踏入晚上零时零分,所有灯光装置也会顿时熄掉,整个国度漆黑一片。

平安夜当晚,商场一如既往聚集了大量群众,除了逛街购物,更为了观摩商场中央那棵八层楼高的巨型圣诞树,树上挂满各式各样缤纷闪烁的装饰。天色渐晚,人群逐渐散去,到了凌晨时分,穿上圣诞服饰的橱窗娃娃开始陆续动身,踏出所属的店铺,在商场里游乐。

他们纷纷走到巨型圣诞树前,凑近树上的银色铃球,铃球映出他们和身后整个商场的倒影,他们尝试倾着头反过来看里面扭曲的景象。当中一位铜制的橱窗娃娃是众娃娃的长老,每年也会被人类装扮成圣诞老人。今年他如以往般,在圣诞树前方跟大家发表简单的演说。

「又来到一年终结的时候了。在此欢迎新加入的娃娃朋友,也高兴能与老朋友们再聚。我老了,不知何时会被迫退役,而近年这片土地上的事总是使我忧心。不管往后如何,但愿各位记得在圣诞时分,我们的约定——解放、自由、狂欢!」

此时,商场外原本漆黑一片的街道忽然闪起一道光,引起橱窗娃娃们的注意。长老担心,若他们的活动被人类发现,将会如市民般被禁制走动,因此他示意大家留在原地不要移动。外面的那道光一直在游移,像在寻找甚么似的。

长老发现那道光芒来自街上侦察部队成员的手电筒。手电筒光线正在追踪一个似乎正在逃跑的人。他早有耳闻国家的各项禁制令措施,于此地生活了数十载,见证过橱窗以外的风景与事件,对此也相当不满,除了感受到人民心情明显的低落外,更是对囚牢般的生活反感。

手电筒的光芒开始移动得更加急促,而前方的人决定站在原地高举双手,大概打算为凌晨在街上出现一事解释一番,声泪俱下,更跪地求饶。光芒打落在他身上时,长老和其他橱窗娃娃立时认出他是商场的保安主管,在此任职数十载,尽忠职守,而且他大概也知悉橱窗娃娃的事,但从不干涉。就在刚才商场关门前,主管为了确保平安夜凌晨的商场路面畅通,更超时工作,留下来搬走围栏,大概想他们玩得尽兴吧。

「呯嘭—」另一名侦察部队成员在保安主管背后位置,向他瞄准,开了一枪,保安主管随即倒下,白芒的雪地上染成一片鲜红。目击整件事的橱窗娃娃们吓得目定口呆。

次日,国家发出了新闻稿,指平安夜凌晨时分,有匪徒在街上非法游荡,意图于商场偷窃,并欲袭击侦察部队,侦察部队为了自卫而向匪徒还击。橱窗娃娃们作为目击者,深知新闻稿所言不可信。长老认为,事情若继续如此发展下去,不论娃娃抑或人民也不再适宜待在此地。

圣诞节当天,逛商场的人民均对昨夜的事件议论纷纷,其实大部分市民也认为新闻稿所表述的并非事实,可他们也没甚么办法。凌晨,长老决定召集所有橱窗娃娃,作出反击。

长老让年幼的娃娃待在他身边,然后差遣年长的娃娃们收集易燃物料,向圣诞树投掷,再从旁点燃。商场正中央的大型圣诞树逐渐沾上闪烁的火种,点缀着不同角落。那惨绿色的圣诞树犹如被施展了魔法,逐渐染成亮丽的金黄色,与上面的闪亮挂饰相映成趣。熊熊火势渐猛,透明的天幕被烟熏得发黑,继而烧成了一个缺口,火光从缺口再延展开去。长老指派数个娃娃到商场顶楼位置,往天花缺口燃放烟花。

「呯嘭— 呯嘭—」凌晨里的西穆尔国久违地出现了光,反照出城内金砾子和钻石的闪烁,同时勾勒出市民们在夜里的轮廓,市民的目光里终于出现了一息光芒。

(文:王昱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