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题异写 ‧ 两种风景」作者团队由七位背景不同的校友组成。专栏每期设一题目,由两位作者各出机杼,自由发挥。七人轮流执笔,每次不同组合,期盼刷出写作的新火花。

本期作者王昱珊(18/艺术)
于日常之间翻来覆去。主修艺术,副修中国语言及文学,毕业后与友人合租城内小小空间,延续创作寿命。喜欢窥探他人(包括自己)的生活,从中探索人的处境状态、精神情绪和关系距离。以观人的方式观世界。
第一天
干涩的砂砾:口腔、喉咙、气管。
空白中显露出意识的轮廓,成状,又包覆在完全苍白之中。
部件在抖,手和脚和其他。空气太过凉冻。
闻见一阵噪声,逐渐构成语言,组织成句子,原来是闲话家常。
张开嘴,想发出声音,想说话,想说我冷,只听见自己的吱哑呻吟。
一股沉重的肿胀感。
第二天
昏暗中陌生的被单,布质坚挺。
空气中的漂白水和耳蜗中的死寂。
腹部一阵压迫感翻搅,循食道向上推来,却吐不出一个实体。
一股沉重的肿胀感。
第三天
昏暗中熟悉的被单,布质柔软。
醒醒睡睡醒醒睡,生生死死生生死。清醒梦回三千。
一肚子气体胀成固体,缝合了目光。
第五天
全天趴伏,额头麻痹,颈部僵硬。
指尖撑开胀成固体的球状,喂一滴抗生素,全透明。
指尖撑开胀成固体的球状,喂一滴类固醇,乳白色。
指尖撑开胀成固体的球状,喂一滴眼压药,半透明。
第七天
额头麻痹,颈部僵硬。腰背刺痛,手脚酸软。
以为是背负十架的罪人。
蚀象之下,光阻挡在缝隙之外,隙间渗出泪液。
安息日不安息。
第十四天
体感清晨三时半,手表时间八点九,时钟指针两时正,西斜日照六时十,电台报时十一半。
趴伏的身子坐起伸展两手两脚,抬头五秒钟划出顺逆两个半圆,伏下再做四五个零散的梦。
重复一个七天的周期。
倒数七十六个天。
第二十八天
额头颈部腰背手脚
喂药喂药喂药
梦清醒梦清醒梦清醒梦清醒梦清醒梦
世界糊成一坨抽象
会不会以后就这样
光光光光光光光
暗暗暗暗暗暗暗
第三十一天
七百四十四个小时趴伏。
第一个月。
第四十九趟梦缠
消失的线条在关灯后重新浮现,冒出一道裂缝——
千个曾经遇上的人脸集结再互相交换——
风中翻腾的彩色曈孔最后转成了空白——
脑海的画面比视觉的画面更加清晰锐利。
第一千五百一十二小时
胀成球的固体逐渐化为液体,一个液态的气体浮现在目光前面。
右眼是不知道的。
因空间感错觉而两度将水杯打翻在床上,床单湿了一块一块。
左眼是不知道的。
飞蚊的追逐:..。…..。。…。右眼是不知道的。
房内飞蚊的追逐。左眼是不知道的。
「 眼泪中的盐分有可能对伤口产生轻微的刺激作用。」
「 情绪压力过大将导致眼睛表面不适,降低视力稳定性。」
「伤口部位若持续受压或过度活动,会阻碍新细胞的生成或破坏已经修复的部分。」
第十四次流眼泪
连续第四个清晨,雨点在冷气机槽上起奏爵士节拍,攞景赠庆。
眼不得受压,身体脸部不得仰卧,风景在前不得抬头看,不得看书,不得工作,不得外出,不得运动,不得有眼泪,不得伤心紧
张愤怒激动不得情绪波动,不得有压力。
双脚交互跺踏蹉揉,久未活动的小腿肌肉与血管饱满丰腴。
一拳再一拳捶打在软绵绵的揽枕上,留下两秒钟的压印,然后消失。不得有压力。
..。…..。。…。..。…..。。…。
第零天
房间透着异常的光芒,使一切对象化成玻璃般晶莹,包括我的床枕、我的手脚。
晶莹积聚在床的末端,成了一个扭曲形态,逐渐生出头身手脚,再化成一座大理石状的魁梧身躯,头戴桂冠手持弦琴,沐浴在金
光闪耀之中,十分刺眼:「今天流失的时间,明日会以别的形式回来。」
..。…..。。…。..。…..。。…。
倒数两星期
应该是蓝天白云,应该是绿树成荫,应该是风光明媚的一天。地
板晒出分明的影子轮廓。
手掌接住日晒的温度,掌心肉与血管饱满丰腴。斑驳的光晕一块
一块落在床的周围,散开了又重组。
从床上探出半个身躯,影子留在昨日而身体已踏入明天。
缝间渐渐开了个隙,拉开幕帘,溢进一道半透明的亮光。
( 文 / 王昱珊 )

本期作者 龚文俊(17 /新闻与传播)
曾担任商业记者,现专注公共事务。大学有幸住宿五年,爱在晚上穿拖鞋逛校园,俨如在家; 爱分享见闻, 还请多多包涵呓语!
出来工作后有个习惯,不会趁大时大节请假外游——一来不少同事要将就家中小孩的学校假期,办公室总要有人留守,二来假期期间不会有太多事情。倒不如在年中请假,在不同工作项目完结和开始之间忙里偷闲,好好休养。最近一次三月的外游,更是早早在去年六月看到合适的机票价钱后便定下来了,倒没想到在过程中悟出究竟自己怎么才能够在旅行中更好地补充能量。
从前总会觉得,香港到欧洲的航班在时间安排上非常好,因为大部分航班都在晚上接近凌晨时分出发,经过大约十二小时飞行,在当地清晨到达,方便旅客一下飞机就能够探索目的地,用尽每分每秒。现在却会想,自己应该要避免这样的选项了,明明假期就是希望好好休息的,怎么不好好在家里面睡一觉,再在白天出发呢?牺牲睡眠质素实在是不上算,甚至是罪过呀!
从前总会觉得,两个礼拜有足够的时间逛四个城市。可惜今趟行程安排得稍微密集了一丁点,结果便累到了,要在旅程中途在伦敦看一次中医。现在真的要下定决心,提醒自己既然是出来散心,应该慢活一点,在一个城市停留更长的时间,也免去忙着手拖行李箱、瞻前顾后、追赶火车的烦恼,无谓弄得自己比上班更加赶忙。
从前总会觉得,每天在景点步行两万步也不是个大问题,而且在景点中间吃吃喝喝实在是浪费时间。现在却发现,逛完一个博物馆后,真的要找一个咖啡馆坐下来歇一歇。难怪,平常自己上班都安坐在办公室,每天一万步的目标都难以达到,突然每天要走两万步?不吃力才怪呀!除了要调整自己的旅游模式,平日更加应该注重保养体力。
从前总会觉得,既然离开香港,便应该要努力尝试当地菜肴,不然旅行所为何事呢?来到这次,终于决定最少在英国,自己可以随性一点,想吃中餐就吃中餐吧!因为即使自己慷慨一点,到价位中上的本地餐厅或西餐厅吃饭,自己总会找到令人失望的地方;而且每回侍应来询问一切可好(Is everything OK?),自己都要当上「三分钟影帝」,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客气地说「没有问题,一切都好!」(No problem, everything all good!)或许就是大家的客气,导致英国菜馆缺少了进步的方向吧?无论怎样,与其委屈自己的胃口,探索过后,倒不如更加坦然接受自己的偏好。
唯一不变,觉得有休养的地方,或许是心灵上的吧。这趟旅程和不少朋友相聚,在伦敦的四天见到了许多中大、新亚的朋友,大家都在努力融入当地社会,有人事业创新高峰,有人还在摸索。在这个纷扰的年代,知道大家还在,便已经十分安慰。旅程途中终于到访罗马,亲眼见到中学世界历史教科书里面的罗马斗兽场,不得不慨叹两千年前罗马人的工艺和残酷,还有自己的渺小。
回来香港后,第二天便立即上班了。但看来下次还是应该留多一点缓冲给自己,请多一两天休息,不然外游休养没多久又累了!!
( 文 / 龚文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