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筛选
同题异写 ‧ 两种风景 — 游记

「同题异写‧两种风景」作者团队由七位背景不同的校友组成。专栏每期设一题目,由两位作者各出机杼,自由发挥。七人轮流执笔,每次不同组合,期盼刷出写作的新火花。

本期作者张莹(17/中医)

在学思楼生活了四年。寸心中医创办人,平生最大愿望是世上再无病人,顺理成章结业大吉。致力于推广正确中医常识,希望人们都能了解自己身心状况更多,也懂得在需要的时候求助。现与丈夫及四只爱猫居于香港,过着忙碌而快活的日子。

二○ 二四年的夏天, 我终于实现自己二十年来的梦想——现场观赏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赛事! 二○ ○ 四年雅典奥运时还是小学生的我, 跟着家人废寝忘餐追看现场直播的赛事, 看见各国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拼搏和坚毅,令我这个「体育白痴」深受震动,立志终有一日要到现场感受热烈气氛, 为健儿们吶喊助威。当时的我肯定没想到, 这个看似异想天开的梦想, 在讯息发达、交通便利的今天,已算不上甚么难事。只要有心,人人都能参与!

话虽这么说, 其实要从官方途径买到赛事门票, 还是需要一点运气。巴黎奥运的门票早在二○ 二三年初开始发售, 只有提早登记电邮地址参与抽签, 并成功中签才能获得购买门票的机会。每个账户共可购买三十张门票。幸运的是, 丈夫抽中了首批购买门票的好签! 虽然大多数赛事的决赛门票及开幕礼、闭幕礼门票不会在该阶段发售, 但旨在参与的我们已是万分兴奋, 马上呼朋唤友、研究赛程。

如果有机会到现场观赛, 你会选择甚么赛事呢? 是比拼速度的游泳、径项;姿态优美的跳水、体操、韵律泳; 还是紧张刺激的球类运动? 经过一番挣扎, 我们一行五人最终选择了男子七人榄球、男子篮球、女子排球、羽毛球、男子花剑团体赛及乒乓球团体赛六项赛事。虽也对体操赛事十分心动, 可是想到体操场馆中有多项赛事同时进行, 体操动作又快得像闪电一般, 惟恐外行人如我们实无法在没有旁述和动作慢镜回放的情况下, 看清各优秀运动员的表现, 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对赛制、技术等较为熟悉的球类运动, 另加香港代表队表现极佳的剑撃赛事。

巴黎奥运主场馆法兰西体育场举行七人榄球赛事

安排住宿、往返机票、当地交通及观光行程等琐碎事项本已是手到拿来, 但举办奥运会对一个城市带来的变化的确是非同凡响。价格升幅且按下不提, 各项封路、改道、景点暂停开放安排等等才是令我们最头痛的。旅行这回事, 无论事前准备还是事后收拾整理都无比繁琐, 但个中趣味和难忘体验却能让人心甘情愿为之一次次重复烦人的过程。是次旅程的复杂程度竟需我们同行五人一同开会整理, 并分工安排交通、行程、博物馆、餐厅预约,足足忙了一整天, 就像开了一个无比漫长的行前「茶会」。

笔者于罗浮宫偶遇巴黎奥运吉祥物Phryge

出发当天可谓是从诊所「 偷走」,因为当时正值一年一度「三伏天灸」, 正是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在此真的要感谢同事和病人们的体谅, 让医师可以在超级旺季忙里偷闲。甫抵达巴黎, 深呼吸是清凉的空气, 比之香港的艳阳高照实在轻松不少。戴高乐机场内外井然有序, 处处皆有身穿奥运会主题色背心的义工为游客指路及安排交通。往住处安顿后, 我们便外出散步, 因当晚就是开幕礼, 部分道路及区域已封锁,不免要绕道而行。不得不说,市内的整洁程度叫我们颇为惊讶。巴黎的市容脏乱程度可说是臭名远播,充满尿骚味的地铁站、布满垃圾的街角等等, 此行不但通通未见, 反而不时看到洗街车出动清洁。可见市政府为了在奥运期间呈现最好的巴黎所付出的努力。

到达翌日便是我们现场观赏的第一场赛事——男子七人榄球。这项赛事在可容纳近七万名观众的法兰西体育场举办, 当日虽座无虚席, 但安检、验票、进场等流程仍十分顺畅。我们从十六强一直看到决赛, 现场气氛极为炽烈, 法国队主场球迷不时带起人浪, 不但为我们脸颊涂上法国三色国旗, 又教我们为法国队打气的口号「Allez les Bleus 」,好不热情。现场唱片骑师更会在赛事之间播歌打碟, 都是法国人耳熟能详的歌曲, 故每每全场观众高歌热舞, 就像一个盛大的嘉年华会。这个项目最终由主场法国队为国家摘下第一金, 整个现场随之沸腾, 欢呼声震耳欲聋, 到处都是喜极而泣的面孔。经过第一场赛事, 我可以肯定的说, 现场观赏奥运赛事实在与收看转播相差太远,真的十分值得体验。

除了看赛事, 此行我们也如同每位到巴黎的旅人一样, 到访了不少博物馆、景点、百货公司,也看了闻名于世的疯马骚 ( Crazy Horse Show )。印象最深刻的是橘园博物馆展出的莫奈名作——《睡莲》。一整幅画作展开在面前的震撼, 与中学上视艺课时的教材截然不同。画家在颜色、笔触内蕴含的情感和力量, 穿越时空仍触动人心, 就像现场看赛事一样无可取代。

这趟旅程体验到没有小偷、没有垃圾、处处都和善好客的奥运滤镜下的巴黎, 或许是可一不可再了。但却意外解锁了新玩法: 如果日后遇到奥运会在我原本因印象不佳或兴趣不大, 而不太可能到访旅游之地举办, 或者可以再度体验奥运滤镜的魔力。

(文/张莹)

本期作者钟幸儒(17 /英文)

主修英文,副修中国语言及文学,志文楼旧宿生(曾暑宿紫霞楼一次!),最怀念从校园各处荡回新亚,常在天人合一亭或新亚猫猫住处流连一番才舍得回去。

今年五月,应当时快移民的好友(现已移居)邀请,共赴尼泊尔Annapurna Base Camp安娜普纳基地营健行。

Annapurna是梵语音译,梵文「anna」指「食物」,「purna」为「满」,意即丰收。Annapurna Himal(山块)冰川融雪化成无数溪流,滋养着低海拔地区的农田、牧场。Annapurna在尼泊尔语有「丰收之神」的意思,亦与印度教生育女神同名。Annapurna Himal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主峰Annapurna I高八千零九十一米,是世界第十高峰,也是人类首攀的八千米级高峰。其他成员包括Annapurna II(七千九百三十七米)、Annapurna III(七千五百七十五米)、Annapurna IV(七千五百三十五米)和Annapurna South(七千二百一十九米)。群山内还有多座独立命名的山峰,包括著名的鱼尾峰Machhapuchhre(六千九百九十七米)。Annapurna Himal共一座八千米以上、十三座七千米以上、十六座六千米以上的山峰。

「金光鱼尾」——日出时从普恩山(Poon Hill )望向鱼尾峰

与好友首次旅行,便是饯别之旅,二人嘴上不说,暗自伤感。谈起移民后若再共游,点到即止,恐怕大家也不想空口承诺,以免期望落空。空气中凝着的欲言又止,反倒使我们谈心时更坦诚相对,旅途上的感恩事项、对大自然的敬畏、接纳无常、震慑于绝美的风景、身上行装实用度评价、与亲友的关系、对自我的期许、感激赞叹登山向导和挑夫过人的体魄等等。山里只有我俩懂粤语,天南聊到地北,用字遣词肆无忌惮,好不畅快。

我数年前第一次到尼泊尔Mardi Himal Base Camp Trek马蹄山群健行时,事事新奇,每每讶异于登山文化、自然景色、当地人生活的大小细节。这次第二次到尼泊尔登山时,心里有个大概,更能潜心感受每个当下——眼睛漫无目的而纯粹地欣赏「美」,胡思乱想,不去安放眼前景象在逻辑里的前因后果。看到流动水源(溪涧、河流、瀑布、豪雨、雪块下滑)时,我往往会不自觉幻想自己是当中一个小水滴,随着眼见的地景幻想水滴历经高低起伏的旅程,一滴水飞溅到岩壁,飞流直下,激入河川,再汹汹涌涌朝我冲来,一脸水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听到登山向导说本地人警告前方曾有野熊出没痕迹,行动上蹑手蹑脚快步跟紧,嘴巴上一直追问向导不慎遇上如何是好、需否分工,心里却禁不着想象野熊如何轻松地在山坡爬上爬落,如果嗅到二十公里外人类背包里胶袋装着从山下带来的苹果、石榴,牠会何其兴奋地连爬带滚嗅到这里……

我问自己,为甚么享受高地健行?

每天步行六至十一小时,十二至二十五公里,累计爬升三百至一千五百三十米不等。客观条件并不讨好:初夏五月,海拔三千米以上体感温度比香港冬天更湿冷,简单如洗澡要与水温斗智斗快;环境卫生尚可,两个女生出尽法宝保持自己及物品清洁;膳食简单;卧室只有两张床和两张椅子摆放背囊。初夏将步入雨季,有五、六天约下午三、四时就会下雨,每次要花十五分钟换上雨装,确保滴水不入鞋和背囊中,穿上雨装后鲜有聊天,更不会有美景可让你停步掏出相机拍照,认真踏好每步路不滑倒就是最大本领,从下午耳中只有雨声每步紧盯自己脚步行到傍晚抵达目的地。每天的生活是:挣扎起床、梳洗、收拾背囊、准备行装、早饭、拉筋、爬山、午饭、爬山、收拾背囊、洗澡、晚饭、拉筋、梳洗、睡觉,如是七日。

友人所摄天地之间的我

我问自己,为甚么享受高地健行?

从来想不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却又一再回去,又继续向往回去。

#Nepal
第一日Pokhara 波卡拉( 标高910 米) 坐吉普车到 Ulleri 标高2050 米)→ Ghorepani 果瑞巴尼 (标高2850 米)
第二日Ghorepani Poon Hill 普恩山(标高3210 米)看日出 Ghorepani Tadapani (标高2630 米)
第三日Tadapani Lower Sinuwa 下西努瓦(标高2220 米)
第四日Lower Sinuwa Deurali 都瑞里(标高3231 米)
第五日Deurali Machhapuchare Base Camp 鱼尾峰基地营MBC (标高3703 米)
Annapurna Base Camp 安纳普纳峰基地营 ABC (标高4130 米)
第六日Annapurna Base Camp Bamboo (标高2310 米)
第七日Bamboo Jhinu Danda 吉努丹达 (标高1760 米)→ 上吉普车点 波卡拉Pokhara (标高850 米)

在山上每一刻都过得很充实,努力做好以上每一个步骤,专注于眼前每一刻的景色,谨慎地用脚掌感受每一小步,从而好好踏出每一步。于山上留神踏出每一步对遴迍如我十分重要,稍有不慎扭伤脚踝后果会严重影响行程。即便如此,首数日我仍偶有魂游太虚或分神说话,轻轻扭到脚踝,幸好我亲爱的高筒鞋在关键时刻保了我两命。到达每日目的地,所做的每件事仍是为健行做准备,或抵着疲劳收拾行装,或力抗睡意拉筋按摩。选择放进口的食物和饮料都思量过会为身体带来甚么反应。当然,七天时光松弛有度,大部分时间都颇放松又可放空,绝对比不上很多高强度运动所要求的极端专注。但有这么几天,可有借口远离文明(虽每晚住宿均有高速稳定 Wi-Fi)、暂别熟悉的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专心地生存,过好在山上的每一刻,尽力做好一件事——健行。对于我这个专注力低而迷失于都市生活的上班族,实在是再好不过的冥想营。每步入深山多一天,越觉生活所需越少,越能静心以减法审视自己,更诚实面对自己。

大自然赤裸裸的生命威胁每刻都在,或雪崩,或暴雨,或不慎于崖边滑倒。登山向导述说二○二○年初同一健行路线的雪崩事故,这处当时有多少米高的积雪,那处当时根本路不通行,换个时刻,被大自然淹没的可以是我(当然中间包含许多个阴错阳差的决定),老生常谈仍是会感叹一句珍惜光阴。

为甚么享受到高地健行?感觉这次和上次的感悟已随年岁转变,而每个登山者都有自己的答案。庆幸自己身体尚算健康,有资源、闲暇、心力去感受这趟旅程,已是万幸。

(文 钟幸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