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
篩選
【書院遊蹤 — 圓形廣場】

繼合一亭和水塔後,這次介紹另一大書院景點圓形廣場。圓形廣場是書院遷入沙田起已有的設施,為一扇形露天廣場,台階與草坪兩側俱設有弧形的回聲石牆。廣場設計概念承襲農圃道新亞的地標「圓亭」,除了保留圓的概念,還寄意廣場能像圓亭一樣,成為書院師生聚腳場所。多年來,不少書院活動都在廣場舉行,例如迎新營、各式晚會、歌唱比賽、拍攝書院畢業照等,此外也是每年健步跑的起點和終點。

1990年9月,時任院長林聰標教授及時任校董李金鐘先生為畢業生名錄進行剪綵儀式。


在石牆鑲嵌鐫刻歷屆畢業生芳名的金屬牌,始於1990年9月四十一周年校慶。當年鑲嵌的14面金屬牌,鐫刻了1952至1989年畢業同學的名字,這也是新亞「英雄榜」的由來,而書院亦從此維持刻名這項傳統。至2015年,由於石牆空間不足,書院與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校友會合作推動擴建計劃,工程於2019年11月完成。擴建後的廣場新添三道石牆,可供鐫刻畢業生芳名至2064年,而校友會更慷慨承擔刻名費用。

圓形廣場尚有兩大標誌物,首先是由香港著名雕塑家唐景森先生贈予其母唐吳瑞華女士的雕塑「翔」,唐吳瑞華女士後來將其轉贈予書院,現樹立於廣場草坪;另外是台階石牆向錢穆圖書館一側的「自由論壇」,曾是同學張貼大字報發表意見的場地。

各位新亞人想必在圓形廣場留下不少青春回憶。不知道你們有空的時候,能不能回來探望書院呢?

相關資料 :
〈校園標記逐一點〉(圓形廣場並不圓),參見《中大通訊》第26期(1992年1月),頁9。
賴茵芳、劉慧妍、蕭豔〈四十一周年校慶後記〉(畢業生名錄揭幕),參見《新亞生活月刊》第18卷第4期(1990年12月號),頁4。
梁韻怡、吳鳳玲、潘潔平〈四十二周年校慶後記〉(「翔」移交儀式),參見《新亞生活月刊》第19卷第3期(1991年11月號),頁6。
〈新亞圓形廣場擴建計劃〉,參見《新亞校友》第18期(2016年12月),頁6。
〈新亞圓形廣場擴建工程竣工儀式〉,參見《新亞校友》第24期(2019年12月),頁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