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
篩選
同題異寫.兩種風景 — 休養期

「同題異寫 ‧ 兩種風景」作者團隊由七位背景不同的校友組成。專欄每期設一題目,由兩位作者各出機杼,自由發揮。七人輪流執筆,每次不同組合,期盼刷出寫作的新火花。

本期作者王昱珊(18/藝術)

於日常之間翻來覆去。主修藝術,副修中國語言及文學,畢業後與友人合租城內小小空間,延續創作壽命。喜歡窺探他人(包括自己)的生活,從中探索人的處境狀態、精神情緒和關係距離。以觀人的方式觀世界。

神說有光,便有了光。

第一天

乾澀的砂礫:口腔、喉嚨、氣管。
空白中顯露出意識的輪廓,成狀,又包覆在完全蒼白之中。
部件在抖,手和腳和其他。空氣太過涼凍。
聞見一陣雜訊,逐漸構成語言,組織成句子,原來是閒話家常。
張開嘴,想發出聲音,想說話,想說我冷,只聽見自己的吱啞呻吟。
一股沉重的腫脹感。

第二天

昏暗中陌生的被單,布質堅挺。
空氣中的漂白水和耳蝸中的死寂。
腹部一陣壓迫感翻攪,循食道向上推來,卻吐不出一個實體。
一股沉重的腫脹感。

第三天

昏暗中熟悉的被單,布質柔軟。
醒醒睡睡醒醒睡,生生死死生生死。清醒夢迴三千。
一泡氣體脹成固體,縫合了目光。

第五天

全天趴伏,額頭麻痺,頸部僵硬。
指尖撐開脹成固體的球狀,餵一滴抗生素,全透明。
指尖撐開脹成固體的球狀,餵一滴類固醇,乳白色。
指尖撐開脹成固體的球狀,餵一滴眼壓藥,半透明。

第七天

額頭麻痺,頸部僵硬。腰背刺痛,手腳酸軟。
以為是背負十架的罪人。
蝕象之下,光阻擋在縫隙之外,隙間滲出淚液。
安息日不安息。

第十四天

體感清晨三時半,手錶時間八點九,時鐘指針兩時正,西斜日照六時十,電台報時十一半。
趴伏的身子坐起伸展兩手兩腳,抬頭五秒鐘劃出順逆兩個半圓,伏下再做四五個零散的夢。
重覆一個七天的周期。
倒數七十六個天。

第二十八天

額頭頸部腰背手腳
餵藥餵藥餵藥
夢清醒夢清醒夢清醒夢清醒夢清醒夢
世界糊成一坨抽象
會不會以後就這樣
光光光光光光光
暗暗暗暗暗暗暗

第三十一天

七百四十四個小時趴伏。
第一個月。

第四十九趟夢纏

消失的線條在關燈後重新浮現,冒出一道裂縫——
千個曾經遇上的人臉集結再互相交換——
風中翻騰的彩色曈孔最後轉成了空白——
腦海的畫面比視覺的畫面更加清晰銳利。

第一千五百一十二小時

脹成球的固體逐漸化為液體,一個液態的氣體浮現在目光前面。
右眼是不知道的。
因空間感錯覺而兩度將水杯打翻在床上,床單濕了一塊一塊。
左眼是不知道的。
飛蚊的追逐:..。…..。。…。右眼是不知道的。
房內飛蚊的追逐。左眼是不知道的。

「 眼淚中的鹽分有可能對傷口產生輕微的刺激作用。」
「 情緒壓力過大將導致眼睛表面不適,降低視力穩定性。」
「傷口部位若持續受壓或過度活動,會阻礙新細胞的生成或破壞已經修復的部分。」

第十四次流眼淚

連續第四個清晨,雨點在冷氣機槽上起奏爵士節拍,攞景贈慶。
眼不得受壓,身體臉部不得仰臥,風景在前不得抬頭看,不得看書,不得工作,不得外出,不得運動,不得有眼淚,不得傷心緊
張憤怒激動不得情緒波動,不得有壓力。
雙腳交互跺踏蹉揉,久未活動的小腿肌肉與血管飽滿豐腴。
一拳再一拳捶打在軟綿綿的攬枕上,留下兩秒鐘的壓印,然後消失。不得有壓力。

..。…..。。…。..。…..。。…。

第零天

房間透着異常的光芒,使一切物件化成玻璃般晶瑩,包括我的床枕、我的手腳。
晶瑩積聚在床的末端,成了一個扭曲形態,逐漸生出頭身手腳,再化成一座大理石狀的魁梧身軀,頭戴桂冠手持弦琴,沐浴在金
光閃耀之中,十分刺眼:「今天流失的時間,明日會以別的形式回來。」

..。…..。。…。..。…..。。…。

倒數兩星期

應該是藍天白雲,應該是綠樹成蔭,應該是風光明媚的一天。地
板曬出分明的影子輪廓。
手掌接住日曬的温度,掌心肉與血管飽滿豐腴。斑駁的光暈一塊
一塊落在床的周圍,散開了又重組。
從床上探出半個身軀,影子留在昨日而身體已踏入明天。
縫間漸漸開了個隙,拉開幕簾,溢進一道半透明的亮光。

(文/王昱珊)

本期作者 龔文俊(17 /新聞與傳播)

曾擔任商業記者,現專注公共事務。大學有幸住宿五年,愛在晚上穿拖鞋逛校園,儼如在家; 愛分享見聞, 還請多多包涵囈語!

出來工作後有個習慣,不會趁大時大節請假外遊——一來不少同事要將就家中小孩的學校假期,辦公室總要有人留守,二來假期期間不會有太多事情。倒不如在年中請假,在不同工作項目完結和開始之間忙裏偷閒,好好休養。最近一次三月的外遊,更是早早在去年六月看到合適的機票價錢後便定下來了,倒沒想到在過程中悟出究竟自己怎麽才能夠在旅行中更好地補充能量。

從前總會覺得,香港到歐洲的航班在時間安排上非常好,因為大部分航班都在晚上接近凌晨時分出發,經過大約十二小時飛行,在當地清晨到達,方便旅客一下飛機就能夠探索目的地,用盡每分每秒。現在卻會想,自己應該要避免這樣的選項了,明明假期就是希望好好休息的,怎麽不好好在家裏面睡一覺,再在白天出發呢?犧牲睡眠質素實在是不上算,甚至是罪過呀!

從前總會覺得,兩個禮拜有足夠的時間逛四個城市。可惜今趟行程安排得稍微密集了一丁點,結果便累到了,要在旅程中途在倫敦看一次中醫。現在真的要下定決心,提醒自己既然是出來散心,應該慢活一點,在一個城市停留更長的時間,也免去忙着手拖行李箱、瞻前顧後、追趕火車的煩惱,無謂弄得自己比上班更加趕忙。

從前總會覺得,每天在景點步行兩萬步也不是個大問題,而且在景點中間吃吃喝喝實在是浪費時間。現在卻發現,逛完一個博物館後,真的要找一個咖啡館坐下來歇一歇。難怪,平常自己上班都安坐在辦公室,每天一萬步的目標都難以達到,突然每天要走兩萬步?不吃力才怪呀!除了要調整自己的旅游模式,平日更加應該注重保養體力。

從前總會覺得,既然離開香港,便應該要努力嘗試當地菜餚,不然旅行所為何事呢?來到這次,終於決定最少在英國,自己可以隨性一點,想吃中餐就吃中餐吧!因為即使自己慷慨一點,到價位中上的本地餐廳或西餐廳吃飯,自己總會找到令人失望的地方;而且每回侍應來詢問一切可好(Is everything OK?),自己都要當上「三分鐘影帝」,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客氣地說「沒有問題,一切都好!」(No problem, everything all good!)或許就是大家的客氣,導致英國菜館缺少了進步的方向吧?無論怎樣,與其委屈自己的胃口,探索過後,倒不如更加坦然接受自己的偏好。

唯一不變,覺得有休養的地方,或許是心靈上的吧。這趟旅程和不少朋友相聚,在倫敦的四天見到了許多中大、新亞的朋友,大家都在努力融入當地社會,有人事業創新高峰,有人還在摸索。在這個紛擾的年代,知道大家還在,便已經十分安慰。旅程途中終於到訪羅馬,親眼見到中學世界歷史教科書裏面的羅馬鬥獸場,不得不慨嘆兩千年前羅馬人的工藝和殘酷,還有自己的渺小。

回來香港後,第二天便立即上班了。但看來下次還是應該留多一點緩衝給自己,請多一兩天休息,不然外遊休養沒多久又累了!!

(文/龔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