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新亞儒學講座已於本年十月圓滿結束,由現任曲阜師範大學鄉村儒學研究院院長、特聘教授顏炳罡教授主持共三場演講。「新亞儒學講座系列」於二〇一三年成立,由夢周文教基金會贊助,每年邀請一位對儒學研究有傑出成就的學者來院演講,藉着不同議題之討論,推動學術界及社會上更深入探討儒學。
第一場講座於十月九日下午六時三十分在中大邵逸夫堂舉行,講題為「梁漱溟先生鄉村建設理論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探尋」,由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黃勇教授主持。講座同為書院雙週會,有過千位書院師生出席。講座上顏炳罡教授提出梁漱溟的鄉村建設運動既是他對中國社會現代化道路的探索,又是他對人類文明新模式的中國方案的設計。梁先生為此身體力行,由一九二七年的廣東鄉治實驗,到一九三一年的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他希望以鄉村情誼文明滋潤都市文明,再建構中國社會「新禮俗」。梁先生的計劃最終失敗,卻啟發了中國的現代化發展,只有認取自家精神即孔家的精神,結合西洋文化優點,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第二場講座於十月十日下午四時三十分在香港中文大學行政樓地下祖堯堂舉行,講題為「顏莊合論」,由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 Professor David Chai主持。顏教授認為顏淵與莊子思想存在某種內在聯繫。他指出人們想當然的認為莊子是道家的代表,自韓愈、蘇軾認為莊子是儒家。近代以來,章太炎、郭沫若等學者認為莊子屬於「顏氏之儒」。顏教授從顏莊二人的處世態度、世界觀,以及精神境界進而闡述之。
第三場講座於十月十三日下午三時在九龍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四樓會議室AC1舉行,由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鄭宗義教授主持,主題為「四十年來中國大陸儒學復興的歷程及其反省」。顏教授提出過去四十年,儒學在中國大陸由低谷走向復興的三個階段。從二十世紀一九七九年到一九九四年為第一階段, 由批孔批儒走向客觀、理性、多角度研究孔子與儒學。一九九四年到二〇一二年是第二階段,孔子、儒學全方位、多層次全面歸來,各界領域可謂「無孔不入」。二〇一二年至今,大陸儒學興起的第三段,中國大陸由研孔走向禮孔,由研儒走向興儒。顏教授亦親身投入儒學復興的浪潮中。他致力推廣鄉村儒學,如組織學者到鄉村探訪老人,並籌辦專供長者的兩元飯堂及社區大學,為幼有所依、老有所養的理想社會,盡心奉獻。
透過以上三場講座,聽眾們加深了對儒學在近代中國發展上的認識,並於講座上提出不少討論與回應。此外,「新亞儒學講座虞萬里教授著作展覽」已於九月二十三日至十月二十七日在新亞書院錢穆圖書館地下順利舉行。書院在此感謝各界人士對講座的支持。